摘要: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粒径大小为20nm的金红石——TiO2,用X射线(XRD)和扫描电镜(SEM)观察表面形貌,局部表观致密,颗粒大小均匀。 关键词:磁控溅射;纳米粒子;TiO2 中图分类号:TN305.92;Tf823 文献标识码:A文章编号:1671-4776(2003)12-0020-02
1引言 纳米TiO2因其具有许多特殊性能,诸如屏蔽紫外线、远红外吸收稳定性好、白度高、无毒无味等备受商家青睐。1972年,A.Fujishima和K.Honda发现n型半导体TiO2电极对水的光电催化分解作用[1],继而1977年,S.N.Frank和A.J.Bard首次报道了TiO2粉体光催化降解含CN-的溶液[2]。由于光照使TiO2的导带和价带分别产生高能电子和带正电荷的空穴,因而使溶液中的有机物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而降解。这一发现带来了污水治理的技术革命,引起了国内外对此领域广泛深入的研究。 由于纳米TiO2的粉体能使光生载流子从体内扩散至表面所需的时间变短,减少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率。且比表面积大,增强了TiO2的吸附催化有机污染物的能力,可提高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效率,而成为近年来光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。 纳米TiO2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胶-凝胶法[3]、微乳液法[4]和气相反应法[5]等。前两种方法原料成本高,后处理复杂,直接得到的大都是非晶态TiO2粒子,需经高温煅烧才能得到金红石型粒子;气相反应法可以直接合成金红石型TiO2粒子,后处理简单,生产速度快,连续化程度高,已用于制备粒径在250 nm左右的涂料钛白。Ahktar等人[6,7]采用TiCl4气相氧化合成了粒度为50~250 nm TiO2粒子。晶型以锐钛相为主,加入促进剂可提高金红石相含量,但却导致粒子变大,且未考虑物料预热、反应器结构等对粒子形态的影响。 Pt-TiO2又可以作为检测CO气体传感器中的电催化剂,可以更好地对CO气体进行氧化,从而使CO气体传感器的稳定性和CO的电催化特性进一步提高[8]。 因此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TiO2用途广泛。本文通过简洁的方法制得TiO2膜粉粒径可达20 nm左右,并且局部膜粉粒均匀细致。 2 实验方法 把厚1mm的Ti金属片(Ti的熔点为1455 ℃,可以满足1000 ℃的退火条件)切割成1.5 cm×2.5 cm的模片;用5∶1的盐酸溶液浸泡清洗20 min,后用去离子水清洗三次,用紫外灯烘干,称重;用SY型500 W射频功率溅射台,在190 mA电流、980 V电压、溅射台真空室背景工作压力为2 Pa的条件下,先溅射2 min Pt,再溅射40 min的ZnO后又称重;再利用N2在1000℃进行退火30 min,然后在日本理学电机Rigakud/maxrB型射线衍射仪上完成结构测试。采用Cu靶,Ka线(40 kV,100 mA)测试,电子扫描型貌分析在日立H8000型透射电镜中完成。 3实验结果与讨论 3.1成分分析 图1是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,从图中来看,主要成分是TiO2,其余的则没有太大的成分。虽然用的是ZnO,但是从XRD图谱中根本看不到它的存在,说明它已经分解。本实验利用Ti做基体,然后用磁控溅射大约2min的Pt,因为需要让将要溅射的ZnO附着牢固,并且我们知道,晶种及晶型促进剂的加入是有成核和诱导作用的。然后再溅射40 min的ZnO,因为ZnO在高温下容易分解,而且在1000 ℃高温退火后几乎全部分解,从而O2-和Ti结合,Ti被氧化形成TiO2。因此这种方法可以生产出金红石,并且成分比较纯。 图1表明,溅射样品在1000 ℃退火30 min后,经过XRD分析测定,图谱的衍射峰说明金红石已经形成。 3.2形貌分析 电子扫描形貌分析在日立H-8000型透射电镜中完成,如图2所示。由图可以看出比较致密的形貌和原始微粒。用X射线衍射展宽法(谢乐公式) d=0.89λ/Bcosθ 求得TiO2的颗粒大小大约为20nm。 图2(a)为放大2万倍的形貌扫描照片,可以看出TiO2颗粒已经形成,但是有许多晶粒凝结在一起,有的地方可以观察到晶粒比较细小且分布比较均匀,如图2(b)。 4结论 用磁控溅射方法制造的TiO2颗粒细致、均匀,并且方法简单,容易制造,成本低,易于控制颗粒的大小,是值得推广借鉴的生产TiO2的方法。 |